(文中配图均为本人原创拍摄)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呼伦贝尔市下属的区。外地人通常都把海拉尔区当成呼伦贝尔市区,其实呼伦贝尔市所管辖区域相当于山东省和江苏省面积之和,除了海拉尔区,还有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等城市和众多旗(相当于县)。
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火车站。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交通、信息、旅游中心,有滨洲铁路、国道和G10绥满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经过。
从海拉尔火车站出来,听到的都是地道的东北话,抬头看到市区街道楼房建筑,装饰有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确信此地就是内蒙古管辖的区域了。
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域,汉族占当地人口总数的80%以上;少数民族中蒙古族人口最多,接近当地人口总数的9%;此外还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等。东北话是呼伦贝尔的通行语言。
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夏天是呼伦贝尔旅游旺季,海拉尔街头布满鲜花迎接四方游客;到了9月以后,这里就进入了秋天,当地人们回归平常生活。城市居民们的生活习俗与东北三省差不多,只是街道上点缀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提醒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
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次去呼伦贝尔时,几乎没有高楼;第二次去的时候,在市区见到了许多建筑工地;第三次去的时候,海拉尔区已是高楼林立。
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呼伦贝尔是中国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发源地。
最早见诸史籍中的是东胡部落,秦二世元年(前年),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继而向东胡族发动袭击,一举大破东胡,建立了中国北方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匈奴,海拉尔为左贤王庭辖地。
汉武帝时,派遣卫青出塞北征匈奴,兵至呼伦贝尔。
匈奴灭亡后,鲜卑人尽据匈奴故地。公元1世纪,东胡族的后裔鲜卑拓跋部逐渐强盛,海拉尔为鲜卑部落联盟东部辖地。后来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再南下洛阳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鲜卑人的余部。与回纥、突厥、以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族等相继征战和统治呼伦贝尔之时,蒙古诸部在呼伦贝尔悄然兴起。
年,呼伦贝尔市成吉思汗塑像。八世纪,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落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十二世纪,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从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个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民族-----蒙古族。
年,呼伦贝尔市成吉思汗塑像。蒙古太祖九年(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大弟弟,如今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就是故都遗址。
元朝灭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后裔,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建立后,呼伦贝尔归黑龙江将军节制。由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勇猛善战,镇守着边疆,为防御沙俄入侵,保障驿站畅通,维护边疆安宁做出了贡献。
年,呼伦贝尔古代蒙古将士塑像。呼伦贝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4.66倍。矿产、植物、动物资源也属众多。
资源丰富造就了呼伦贝尔传统农牧业发达,煤炭、矿业开采、电力能源生产和食品及农副加工等工业生产不断增长,呼伦贝尔旅游资源丰富,促进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目前每年接待游客将近万人。
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如今海拉尔作为呼伦贝尔市的城区,已同全国的许多城市一样,进入了繁华的现代化时代。
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