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呼和浩特公主府,漠北风云和公主下嫁
公主府(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坐落在呼和浩特市西北,面临呼武公路,南望海拉尔路。由于它的周围不断出现楼宇工厂,它已显不出威严的气势了。但是,如果把历史的镜头重新带回到二百七十多年前,那就是另番景象了。悠悠蓝天、茫茫牧野,一座青蓝色的府邸立于其间,北有青山屏障,南望归化城,车水马龙、门禁森严、令行人止步。
这公主府有什么来历呢?它的主人是谁?
公主府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其特点是:一规宏大,占地六百多亩,其中建筑面积十五亩,规模超过了当时归化城的都统衙门,布局严整,讲究对称,中轴线东西两侧严格对称。豪华严整,汉白玉高台基座,高耸的屋顶插檐飞挑,饰有五脊六兽。历经二百七十余年纹丝不动。
公主府是清圣祖玄烨(即康熙皇帝)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外蒙古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后,居住的府邸。
清圣祖玄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他赐女下嫁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与他统一祖国的事业相连,与当时北疆的政治风云有关。
敦多布多尔济是外蒙古喀尔喀四部之一—土谢图汗部的“汗”察浑多尔济的孙子。《清史稿》中对土谢图汗部的重要性有这样的评论:“是部本为喀尔喀四部(即土谢图汗部、车臣部、赛诺颜部、扎萨克图汗部)之首,内则哲布尊丹巴,住锡库伦,外则邻接俄罗斯,有恰克图互市,形势特重,号称雄据。
玄烨在位的年代,发生了厄鲁特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的叛乱事件,玄烨对“邻接俄罗斯”的土谢图汗部的举动当然就要十分重视。但土谢图汗部对清廷却不恭顺,顺治三年,苏尼特部长腾机思叛逃,土谢图汗部出兵两万加以支援,还掠夺巴林部人畜。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掠夺喀尔喀部,察浑多尔济打了败仗,地盘也丢了。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对土谢图汗部给予了很多的关心,让他们附牧于苏尼特诸部,还发送归化城的粮米让们食用,以后又让他们送一部分人到张家就食。
到康熙三十年,就出现了“喀尔喀全部内附的局三十五年,康熙要亲征噶尔丹,喀尔喀部所住礼萨克都要求“从征效力”。再过一年,即康熙三十六年(公元年),玄烨就将自己的六女儿恪靖公主赐嫁于察浑多尔济的孙子敦多布多尔济,并将敦多布多尔济由郡王晋爵为亲王,这意在使喀尔喀诸部“仰体朕一视同仁,无分中外之意。自今以后,亲睦雍和,毋相侵扰,永享太平。
到康三十九年,察浑多尔济去世,敦多布多尔济承袭了土谢图汗位。皇帝的女婿(满语称“额驸”,即汉语中“驸马”之意)直接号令喀尔喀四部之首的土谢图汗部,这对土谢图汗部以至对喀尔喀整体来说,是一种“尊荣”,也是一种凝聚力。从此以后,外蒙古喀尔喀四部一直服从清政府,保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安定,公主下嫁作为清政府对边疆稳定起到了
在公主府门前大照壁的須弥座上,四周有青砖浮雕的四十八根立柱。民间传说这大照壁象征大清皇帝,而四十八根立柱象蒙古四十八家王爷,整个照壁有四十八家王爷共扶大清江山的含义,又有人说这个照壁象征着对蒙古四十八家王爷的压制。一扶一压观点对立,但对照壁和四十八根立柱的含义理解是相同的。这从侧面反映了清王朝对蒙古问题的重视,反映了清王朝康熙皇帝赐女下嫁的深刻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