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系列话题之三:我们的争先勇气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然而,内蒙古大地上,处处“猫冬”变“忙冬”,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潮。
1月1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亮眼的成绩,令人振奋——
一年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居全国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2%,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居全国第三;
一年来,全区煤炭产量12.2亿吨、发电量亿度,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外送电量亿度,均居全国第一;
一年来,全区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豆、油料扩种任务,粮食产量亿斤、牛奶产量万吨、肉类产量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在全区推开“”热线,深化行政审批、工程项目审批和“证照分离”改革,向呼包鄂乌下放38项行政权力事项,自治区级权力事项取消72项、下放项,压减办事时限49.4%、环节20.8%、材料26.5%;
……
内蒙古的争先勇气从哪里来?答案其实很简单。
自治区党委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说了就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一事当前不找借口、多想办法,少讲“不能办”,多想“怎么干”,以雷厉风行、快马加鞭的好作风跑出干事创业的加速度,把新时代内蒙古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好形象立起来。
全区各地奋勇争先的劲头十足——
“以前办理营业执照,最少也得一个星期。现在只需跑一趟,便将户外牌匾审批和卫生许可证办完了,而且当时是下班时间,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帮我们办理,太感谢了!”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个体工商户方其柱兴奋地告诉记者。
走进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墙壁上的一行字映入眼帘:为您一次办结,努力当好五星“店小二”。年,呼和浩特市在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区倒数第一。如今,这里的营商环境已经跃升为全区正数第二。
“我区在工程建设和审批等方面的‘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住建厅副厅长张鹤说,“我们通过‘门口办’‘无纸办’‘一网办’‘一次办’,扎实推进‘两优’专项行动,累计精简申请材料项、精简环节个,累计扩大即来即办事项至50项,累计压缩时限个工作日,60%的事项审核时限少于全国平均用时,2个事项在全国率先实现‘零材料’办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为企业和办事群众解难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把蓝图变为现实,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半点懈怠。全区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打破陈旧思想、改进落后方法,更新知识储备、拓宽发展视野,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社会各界期盼。
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打通的建华路宽阔平坦,车辆川流不息。“不仅打通了‘断头路’,方便了出行,还在小区门口建了口袋公园,生活品质瞬间上了档次。”海拉尔区金地花园小区居民王先生非常高兴。为了这条路,当地党委、政府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仅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年未完成的征拆任务。
一年来,全区各地大干快上,新项目纷纷落地,“半拉子工程”逐步盘活,不仅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也广泛受益。而这一切,正是全区干部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生动写照,其落脚点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眼下,在河套地区,往常的冬闲时节却是人勤冬忙,所见所感的热度,与数九寒天形成了强烈对比。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万亩育苗示范园区,多名工人正在加紧建设高标准育苗大棚,铲车、旋耕机、电焊机、切割机的轰鸣声有节奏地交织在一起,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大棚拱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们将坚持全区一盘棋,立足优势特色,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兴工业经济、促消费恢复。”自治区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志平信心十足地说,“聚焦聚力做大经济总量、做精现代农业、做实科技支撑、做强对外开放、办好暖心实事,推动我区经济‘晋位升级’,在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中作出新贡献。”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全区各级干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一步接着一步干,处处充盈着踏实肯干、比学赶超的新风正气。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年全区重点工作任务一目了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已确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内蒙古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又面临诸多发展机遇,要树立雄心壮志,把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齐心协力推动我区经济“晋位升级”。
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海市委书记唐毅的话掷地有声:“当前,乌海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爬坡过坎最吃劲的时候,有很多硬仗要打,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我们必须树牢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做到‘七个摒弃’,雷厉风行、紧锣密鼓,争分夺秒、快马加鞭,以‘开年就大干,开局就加速,起步就起势’的状态,勇于攀高比强、争创一流。乌海有信心为内蒙古经济总量达到全国中游水平贡献力量,真正以一域责任担当为全区大局增光添彩。”
自治区政协委员,乌兰察布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敖满斌表示,要在“想干事”上用心用力、在“能干事”上坚定坚决、在“干成事”上善作善为,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坚决做到忠诚履职尽责,竭诚为民服务,锚定目标抓落实、放开手脚抓落实、提速提效抓落实,不见真章不停手、不获全胜不收兵。
惟有方向正确才能行稳致远,惟有人民至上才能无往不胜,惟有勇争一流才能跨越赶超,惟有担当作为才能成就精彩。全区上下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和闯劲,大干快上、只争朝夕,奋力书写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薛来)
孟和代表:
打响翁牛特旗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治区人大代表、翁牛特旗旗长孟和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旅游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令人心潮澎湃。翁牛特旗必将积极主动作为,做好全域游和四季游大文章。”
孟和说:“年,要加快玉龙沙湖5A级景区创建步伐,谋划实施公里沙漠生态旅游大环线,将精品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面打响‘大漠风光极限运动游’旅游产品。持续举办好国家级沙漠越野赛、全国沙漠小英雄会、文冠花旅游节等文旅活动,着力推出一批体现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打响翁牛特旗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孟和介绍,翁牛特旗今年还将围绕现代化农牧业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旱作有机农业、蔬菜产业等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好奶业振兴基地、奶制品加工仓储中心、20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加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力度,培育壮大“牛猪羊、菜薯糖”六条产业链条,做优“红山稻”及翁牛特荞麦、牛肉、羊肉等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推动更多翁牛特农畜产品端上百姓餐桌、卖向全国各地。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冯雪玉程英军)
刘瑞代表:
加大优质牧草种植政策扶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链条发力,支持地方特色高品质乳制品加快发展,力争今年奶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0亿元。
对此,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田牧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认为,奶业振兴,牧草先行。推进奶业振兴,关键是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
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由政府牵头农投公司和区内牧业龙头企业,健全土地流转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土地流转进行牧草种植,以扩大全区牧草生产规模;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建立牧草保险体系;加大牧草补贴力度,带动全链条发展,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耕地质量的角度,将补草等同于补粮,补助内容包括推行牧草良种化、实行标准化生产、改善生产条件、提升质量水平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既要支持像伊利、蒙牛这样的大企业‘双牛鼎力’,也要支持更多乳企、肉企、薯企、绒企在千里草原‘百花齐放’。作为一名有着20年从业经历的奶业工作者,对此我倍感振奋。希望在奶业振兴蓝图指引下,我区乳企以及相关领域凝心聚力想点子、抓落实,全力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内蒙古‘中国奶罐’硬实力。”刘瑞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李卓程英军)
曹红委员:
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要注重与龙头企业‘握手’,推行‘订单式’培养,实施‘工匠班’计划,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自治区政协委员、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曹红说。
今年,曹红带来了关于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提案。她表示,目前自治区尚无一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长期存在,建议自治区加大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投入,加快推动相关院校开展本科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曹红认为,要尽快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发展环境。同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产业学院和职教集团(联盟)建设,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融合发展。
人才是影响职业院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契合地方实际的职业院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制度,不断打通技能人才引育‘新通道’,推动自治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她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见习记者李存霞记者贾奕村)
张文清委员:
多向发力壮大内蒙古数字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壮大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我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方向。”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诺贝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清说。
作为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张文清对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感触颇深:“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区块链、AI等高端领域的发展水平依然偏低,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人才缺口大等问题。”
张文清建议,内蒙古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从引进和培育数字人才、加强数字技术产品研发、推进产业数字赋能等方面着手壮大数字经济。一是加强对数字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的政策支持,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数字领域急需、紧缺的技术领军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二是以应用为导向,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应用技术和产品研发。三是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创新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康丽娜马建荃)
来源:草原全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