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r4alm4i/中青在线讯(孙天辉吕思敏陈逸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张敏)近日,华北空管局呼伦贝尔空管站正式实施雷达管制指挥,标志着华北空管局全部实现了雷达管制指挥。呼伦贝尔空域内的飞机间隔由原来的多公里缩短到10公里,为提升航班流量和运行效率打下坚实基础。这是自年华北空管局在北京终端区率先全国实施雷达管制以来,历时21年,终于在华北空管局本部及5个分局(站)全面实现了雷达管制。雷达管制运行现场。自建站以来,空管站一直使用程序管制的方式进行管制指挥,近年来,我国民航保持强劲态势持续发展,正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呼伦贝尔地区飞行保障量也逐年大幅度递增,对空管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年全年,呼伦贝尔空管站共保障各类飞行架次,同比增长16.9%,其中区域保障架次,同比增长21.1%,塔台保障架次,同比增长10.4%。呼伦贝尔地区航班运行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夏季旅游旺季,日高峰能够达到架次以上,旅客出行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运行压力明显增加,雷达管制的实施,像一剂强心剂,大大缓解了旺季运行压力,提高运行效率。年程序管制运行现场据专家介绍,管制员指挥飞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程序管制,另一种叫雷达管制。进行程序管制的时候,管制员是没有雷达的,依靠飞行员的口头位置报告,判别各个飞机的在空中的位置,然后进行指挥。程序管制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不需要相应监视设备的支持,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地空双方的负荷量都很大,单靠口头交流信息,难免存在误差和误解。实施雷达管制以后,管制员可以依靠雷达屏幕上显示的航空器位置来调配飞机,在雷达屏幕上能够显示出航班号、机型、高度、速度等重要信息,就如同多了一双空中的“眼睛”,眼见为实的指挥方式使管制员能够更精准的掌握飞行动态,制定调配方案,管制主动性明显增强,地空负荷明显减轻,安全裕度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一点是,雷达管制较程序管制,大大缩小了航空器之间的飞行间隔。呼伦贝尔空管站副站长杨晓东介绍,“在实施雷达管制后,呼伦贝尔空管站区域飞行间隔从原来的大约公里缩小至10公里,间隔的缩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空域的利用率和容量大大提高,意味着海拉尔管制区今后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飞机,对大众出行来说航班正常性会逐步提升,出行会更加顺畅。”呼伦贝尔空管站管辖的海拉尔管制区为高空和中低空管制区,管制区面积23.5万多平方公里,西与俄罗斯、蒙古接壤,东南与哈尔滨管制区、沈阳管制区相邻。海拉尔管制区范围内现有海拉尔、满洲里等6个民用机场,根河、满归等6个通用航空护林基地、西旗、根河两个短途运输机场以及红花尔基通用航空临时护林起降点。为了创造更为安全、顺畅的空中交通管制环境,提升呼伦贝尔地区空管保障能力,促进地区民航事业发展。呼伦贝尔空管站进行了精心准备,成立雷达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雷达管制前期的各项工作。人员方面,对持有区域雷达管制执照的管制员进行培训考核。设备方面,新建二次雷达系统,配套建设雷达站设备机房及附属用房。雷达自动化系统主用设备一套,备用一套,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等设施设备,已基本实现了海拉尔区域内国际航路及地区航线高空部分信号覆盖和甚高频通信覆盖。运行环境和管理方面,制定了《海拉尔区域雷达管制运行手册》《海拉尔区域雷达管制特情处置程序》,并完成了审核报批和符合性检查工作,梳理管制移交协议,开展雷达管制运行安全评估工作,确保海拉尔区域管制范围内雷达管制的顺利实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