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五十的湖北养蜂人王翠娥,坚信自己身上有蜂毒,免疫力比普通人要强得多。为此,她还拿出了“证据”:在养蜂人的圈子里,没有一个人在这次疫情当中被感染。
蜂毒之说,多半只是心理安慰,养蜂人常年与世隔绝的工作环境,天然处于自我隔离当中,倒可能是他们免于遭遇病毒的先天优势。
但王翠娥和她的同行们忽视了一点,真正对养蜂人造成威胁的,并非病毒本身。当他们需要转场,去往下一个鲜花盛开的采蜜之处时,以往通坦的路途,突然中断了。他们需要办理一大堆证明材料,大部分地方,无法为这群迁徙的人,以及他们的蜜蜂,提供一个短暂的落脚地。
30万养蜂人,谁都无法幸免,尤其是湖北养蜂人。
蜜蜂一堆一堆地死掉
王翠娥预感到了危机的降临。
2月底,云南罗平的油菜花陆续凋谢,油菜开始长虫子,菜农要打农药了。若是在往年,她和丈夫会选择带着多箱蜜蜂,转场去四川,今年走不通了。
她是湖北当阳人,特殊的身份去到哪里,都会引发恐慌。在罗平街头,高音喇叭每天都在喊,不要跟湖北人接触,有一次王翠娥的丈夫突然开玩笑说,要不试试喊一声我就是湖北人,王翠娥赶紧打消他的念头,“我说你别啊,真会给自己找麻烦。”
王翠娥并不想给其他人添麻烦,能有一个容身之地就相当不错。她在云南已经滞留了半个月,但是菜农一打农药,她的蜜蜂就可能中毒。
她哪里也去不了,除了回家。她开始联系家乡的村里,甚至是市里的畜牧局,“我要回家,我真的待不住了。”
她的蜜蜂开始一堆一堆地死掉,不到一个月,多箱蜜蜂,死掉了箱,“死得我都心灰意冷了。”她预感到,如果自己再不走,蜜蜂基本上都要死在那里了。这种无助的感觉,让她想起了年的惨痛遭遇,那一年,她从北方乌兰察布的荞麦花田里满载而归,却不想遇到家乡林业局用飞机给森林打药除虫,箱蜜蜂因此全都死光了,亏损了二十多万,至今都没完全缓过来。
那两天,一则信息出现在王翠娥的朋友圈里。一个四川的养蜂人,箱蜜蜂绝大部分被毒死,只剩下30几箱,绝望自杀。王翠娥第二天就看到了朋友发来的现场图,“他吊在树上,袜子都没穿。”
“他太傻了,蜂子死了,至少可以重头再来。”这个说话极快的女子突然放慢了语速。
武汉的养蜂人秦望平看到这则消息时,正在云南曲靖繁殖蜜蜂。在武汉家里利用白糖喂养繁殖,他需要花费3万块钱的白糖,而如果是外出繁殖,加上交通、食宿等各种开销,则能为他省下1万块钱。
从去年12月20日离开武汉之后,一直到2月份,他都心无旁骛,即便是得知武汉爆发疫情时,也并没有太过担心,他的妻子和孩子,一家人都带在身边。但是到3月,当地农民在打药前提前通知了他,提醒他赶紧离开。他开始急了,但他比王翠娥幸运,不仅快速办出了各种证明材料,还顺利叫到了车。
3月7日,秦望平一家人和他的箱蜜蜂踏上了回家的路。几乎同时,王翠娥也踏上了归途。当时湖北疫情还没有解除,但却是他们最后的港湾,也给了养蜂人坚持下去的理由,秦望平回到武汉,还能赶上油菜花,王翠娥老家当阳的橘子花也能暂时弥补转场不顺带来的损失。
赶花的日子
某些时候,养蜂人是一个浪漫的职业,他们全国各地追花,酿出香甜的蜂蜜。这种浪漫的情愫,在王翠娥身上延续了好些年。
25年前,她和丈夫从公公手里继承了8箱蜜蜂,正式开启了养蜂人的生涯。那时候两人结婚不久,一边繁殖蜜蜂,一边跟着同行去各地赶花。
每年4月底,蜜蜂在家里采完橘子花,一般就会北上陕西延安,或者是甘肃,之后转场河北沧州,去采洋槐,去河北石家庄,采荆条,采完荆条,继续北上东北,到辽宁再去采瓜花,或者是荆条,然后去黑龙江,采椴树花。最后一站是内蒙,采荞麦,荞麦之后就结束回家。回到家,大多时候已经是下半年,蜜蜂进入秋繁。如果在家里秋繁不好的话,他们就跑江苏繁殖。基本上每年都是这么走一个圈。
有时候也不按套路走,要是天气好、条件允许,他们还会跑牙克石、海拉尔,最远跑到过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上。
他们就像游牧民族一般,迁徙途中常年住帐篷,没电的时候就用太阳能,没水的时候连续十多天没办法洗澡,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对刚刚入行的年轻情侣来说,这就像是度蜜月,一点都不觉得辛苦。王翠娥打小就没离开过湖北,头一回见到内蒙古的大草原,兴奋得连蹦带跳、大喊大叫,她的丈夫在一旁则是忘我地唱起了歌。
在众多花粉当中,玫瑰和荆条是最好的。因为收割的原因,玫瑰花不是每年都能遇上,每年5月,玫瑰花开时,若是正巧遇上了,王翠娥的丈夫都会送她一朵,持续了好多年。后来老夫老妻了,丈夫还是会送,王翠娥却开始害羞,“还不如多采点洋槐花,能卖点好价钱。”
洋槐花酿出的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蜜之首”,价格也高,油菜花蜜一吨卖元的话,洋槐蜜就能卖到3万多。所以养蜂人都喜欢赶洋槐,但是洋槐花期非常短,五月三、四号开,10天左右就谢了,花期得踩得非常精准,不能随便乱跑,不然等于白跑。养蜂是一个非常考验经验的行当,同时,因为要时刻互通有无,又是一个朋友遍天下的行当。陕西、甘肃、延安、辽宁、黑龙江,“反正全国各地什么地方都有朋友。”
但是,即便是像王翠娥这般拥有25年经验的老蜂农,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比如养蜂人的天敌——天气,“就怕老天不给蜜。”
养蜂人看天吃饭,最怕刮风下雨,有花无蜜。每次转场,养蜂人都要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