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行摄》作者:刘群胜
行程:额尔古纳河-室韦-蒙兀蒙古之源景区-莫日格纳河
次日,离开黑山头,车队直奔额尔古纳河景区——此次呼伦贝尔之行的重要打卡地。不管是湿地,草原,还是山丘,这一带是最美的。因此这一辑照片也是最多的。
01接近湿地,一路上草原的水多了起来。
02水草丰美。大家感叹:这里的马儿真幸福!
03路边有山,山上有车辙。
上!经验丰富的亚兵同学毫不犹豫,马上带头驱车上山。
04果然,山那头就是壮观的额尔古纳湿地!
05丰水期的额尔古纳河恣意弥漫,将湿地分割成各种形状。
06星星点点的,那是柳灌。
07按理,秋日柳灌金黄时,那是湿地最美季节。
不过,七月的湿地水草丰茂,碧树点点,景致清凉宜人,是另一种美。
08湿地的羊群,夏日是它们最幸福的季节。
09鹅群。
10牛群。
11正在过河的马群。
12回望,山头蓝天白云下,马群的剪影。
13山坡上,当地人的羊羔,供游人拍照合影(当然是要收费的)。
14收费合影的,还有草原金雕。
15好钓者遍布全国,草原也不例外。
跟我搭档的主驾胡晓春是垂钓高手,忍不住上前跟额尔古纳河的钓友交流渔获。
16总有人见不得山比他高。
17到了山顶,果然有收获。遍地的石缝里满是多肉植物!
这东西奇怪,山顶10米往下,一个也没有。
18咱家老婆大人爱种多肉,从网上买了不少。这种不花钱的当然不能放过!为减轻负重,连同附着的石头扒了一小簇,塞进包里。(此刻它郁葱葱地长在我家花钵里)
19山顶看到不同的风光。
20不得不说,天气真给力,想要什么光影,它都毫不吝啬!
21驱车上另一个山头。
22山头所见。
23山下。黄的,那是油菜;绿的,那是小麦。
24坡上。红橙黄蓝紫,各种野花正在卖力的比美!
25草坡上耍欢的男孩。
26抵达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据说当地人“金发碧眼,讲一口东北话”。
反正我是没见到一个!不管路上的行人,还是店铺的老板……
27恩和的桥,封锁着,不是界桥。桥那边是荒着的景区,离俄罗斯还有老远。
28又据传,室韦镇东有处看落日的好地方,游人蜂拥而往。
结果一路交通梗塞(详见文尾链接张桂梅文),进退不得。大家只好下车,看路边的油菜花。
29塞北的菜花七月开,所以成了稀奇。
30月上东山,衬着白桦林,美极。算是堵车的福利吧!
31终于,车可以后撤了,但向前还是不行。于是灰溜溜地回到了室韦小镇。
32河对面就是俄罗斯。
镜头拉近,看建筑风格,感觉中国这边比俄罗斯更俄罗斯!
33有人说,对面是个废弃的村镇。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跟我们这边的灯火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特地用mm拉近看,其实还是有人居住的(右下方形白屋稍往左上,就有两个俄罗斯农妇)。
34再看牲口棚,也是有牛马的。
35夜宿室韦。坐在岸边小镇吃着烧烤,才知道,这里本就是看夕阳的好地方!
36玫红的晚霞。
河间有字:蒙兀室韦。蒙兀,其实就是蒙古的意思。
37第二天一早,赴“蒙古之源”景区,收费的。
据说蒙古人的发源地就是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室韦,这是森林里古代蒙古人的窝棚,已有蒙古包的模样。
38有钱人的棚子,顶子全是牛皮的。
39还有演出看。一帮年轻人,将蒙古音乐加入现代摇滚元素,好听!赞一个。
40正式演出,还是那几位,穿上了民族服装。马头琴、呼麦、还有图瓦人的苏尔、口弦,音乐空旷辽远,神秘而震撼。
还有蒙古舞,还有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玩累了的我们正好享受享受!
41坐在观光车上看景区风光。
这个石阵眼熟啵?有点照抄复活节岛的意思。
42人造景观我们一向不感冒。但那里的桦树林还真不赖!
43都说桦树林秋日最美,想想也是,但最好别想。
44夏天那养眼的绿其实也醉人。
45桦树最漂亮的当然是树干。拍实点,像版画。
46拍虚了,像油画。
47栈道上来张人像,也是不错的。
48桦树林里捡蘑菇。
49桦树干上掰“灵芝”。
50就是这个玩意。钓鱼大师掰了十几个,最后都给我了,不敢入口。我想,晒干做装饰品也许不错。
51我们的午餐就是在这个大帐里,一不小心享受了一位高人的服务(详见文尾链接晓余文《姑娘》)。
52下午,涉水穿行额尔古纳湿地。
53近距离看湿地植物。
54野路不熟,走不了多远的。
55柳灌、马群与倒影。
56心中有歌:“天上一个月亮,水里…水里…三瓣月亮……!”
57次日,打算去深入湿地的收费景区看个究竟。
被一个当地小姑娘拦着,说可以带我们走野路看更漂亮的湿地。结果是带我们上山看什么“大拐弯”(照片我都不好意思放上来)。
她哪里知道,我们这些“外地佬”走的野路、看的“大拐弯”早已不要不要的!!
58不过,山上有山上的风景。湿地料想我们也看的差不多。
59山上的羊群。
60牧羊人和他的牧羊犬。
61看羊的人。
62虽是盛夏时节,山头有些草已开始变黄变白,兴许是高寒地带的草木生命周期短的缘故吧。
63丝丝白草被阳光和风抹成金色的弧线,衬着蓝天白云,美。
64再来一张,还要美!
65喜欢浅景深下远山柔和的线条。
66午后,我们到达莫日格纳河。过桥,要收费。
近处看河,没多大意思,我们没上桥。
67远远地看到一座草山。想上去,还是要收费,20元每人。
原来这是私人牧场。感觉当地人谁都可以随便圈个地方,坐着数钱。
莫日格纳河“大拐弯”,必须上他家这座山。
我们两车八人,给了元,放行。另一车人在河边不愿上来,嫌累。
69路边的马。
70路边的小麻雀,口角还是黄的。
71铁丝网上的蜻蜓。
72登顶,看到大拐弯了!
73蒙古包,羊群,和带状的公路。
74夏季的阳光投射出秋日的金黄。上来的人大呼“值了”!
本以为网上那种色彩斑斓的草原大片是秋天拍的。谁曾想,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七月竟然如此辉煌……
75其实,夏日草原的金黄,除了有些品种的牧草早熟外,还因为草间隐藏着许许多多黄色的小花。
76起风了!
77风,凌乱了头发,美醉了心。
78风,真的是“风婆子”拉风拉来的么?!
79弱弱的阳光,单纯柔和的背景,真是拍人像的好地方。
80上山来的人认为没上来的人肯定后悔。于是不停打电话召唤河边的桂梅们上来,但没成功。
81最美的风景在山上,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