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瞎子岛铁路引发的中苏之争

黑瞎子岛位于中俄边界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西南侧,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也被称为“金鸡”的“鸡冠”。东北话把黑熊叫黑瞎子,因为岛上经常有黑熊出没,所以民间便以“黑瞎子”为该岛命名。黑瞎子岛并非江中岛屿,而是一块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又称抚远三角洲,由黑瞎子岛、银龙岛、明月岛等三个岛系、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岛屿的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香港、12个澳门、个珍宝岛。由于它扼守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通航咽喉,隔江与俄国远东最大的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从明朝起,黑瞎子岛就是中国的领土。到年间,明朝太监亦失哈曾先后十次率大规模船队经过黑瞎子岛,到黑龙江上游巡视。年,清政府在岛东北角设立了乌苏里昂哥卡伦(边防哨卡)。年,有中国居民上岛居住的记载。   “鸡冠”脱离“金鸡”则是年的事。这还要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中东路事件说起。   想施展的张学良拿苏联开刀   中东铁路是沙俄在我国东北地区修的一条铁路,年修成,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到绥芬河;从哈尔滨经沈阳,南到大连,形如“丁”字。并连结俄境内的赤塔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后来控制权掌握在苏联手里。年,张学良下令收回中东铁路沿线的电话权,苏联予以默认,但苏联驻沈阳领事库兹涅佐夫就此事向张学良提出抗议,要求偿还百万元安装费。4月,苏联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允许华人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商务、机务、车务、总务、会计、进款等6处处长,但要求中国方面承认中东路苏联工会。张学良由此认为苏联态度软弱,不久即收回中东铁路哈尔滨气象观测站,苏联亦予以默认。

5月27日,经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批准,特区警务处以“苏联将在哈尔滨领事馆召开远东党员大会”为由,搜查了苏联领事馆,在地下室逮捕了39人,同时搜出并扣押了大批文件。被捕人员中,除有苏联驻沈阳总领事库兹涅佐夫外,多数是中东路的重要职员和各联合会、局的经理或委员。特区警务处同时封闭了苏联职工会,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事件发生后,苏方提出严重抗议,并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张学良拒不放人,态度强硬。这就是“中东路五二七事件”,成为中东路事件的开端。

当时,苏联和日本在东北都占有特殊权益,但苏联不像日本那样在东北驻有军队。日本明目张胆地把东北视为自己的保护地,公开插足和干预东北事务,苏联对东北安全的威胁远没有日本那样大。而仅仅一年前,张作霖刚刚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为了避免东北孤悬关外,沦为朝鲜第二,张学良冒着巨大压力,毅然选择了易帜一途,就是要使东北和关内联成一气,以全国之力来抵制日本。可见张学良深知日本的威胁远甚于苏联,然而他选择向苏联开刀,颇令人们疑惑。   根据历史学家杨奎松最新的研究成果,没有证据显示搜查苏联领事馆行动是受蒋介石的主使和密令。用张学良晚年自己的话来说,他所以会去挑战苏联,是因为“那时,我不自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要想把东北的地位提高”。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早已与苏联断交,这时又屡有情报显示有反蒋倾向的冯玉祥与苏联暗中勾结,而苏联的势力在北满地区又颇为活跃,这种情况无疑极易引起南京方面的猜忌。因此,趁着南京政府推行收回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的“改订新约运动”之机,对苏联发难,就成了张学良向南京表明自身立场的一种极好的选择。当时,苏联在国际上较为孤立,这自然也促成了张“不自量力”地看轻苏联,因而敢于动武的心理。

张学良强收中东铁路   进入6月,苏联一方面在其国内找借口拘押华侨华商施以报复,同时,在中苏边境苏联一侧频繁调动军队,而中东铁路苏方员工亦以罢工等形式向东北当局表示抗议。张学良派兵增防边界地区。蒋介石决定以强硬态度对付苏联。不过两人态度有所不同,张学良想的是让苏联遵守年签订的协议,蒋介石想的是索性收回中东铁路全权,大不了和苏联绝交。   为了统一思想,7月6日,张学良专程赴北平,与蒋介石商议中东铁路问题。蒋介石态度很清楚:“收回中东路权,以防止苏俄赤化东省。”他强调,中苏事实上已经断交,故不必怕与苏联绝交,且以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亦不必担心中苏开战。纵使万一中苏开战,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万,拨几百万元军费不成问题。由于蒋介石的极力推动,张学良最终同意了收回中东路管理权,驱逐所有苏籍管理人员,之后争取收回整个中东路的方针。7月10日,张学良下达命令给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张景惠,强行收回中东路权。

接到张学良电报的当天,哈尔滨特区警务处依据长官公署令,以中东铁路各职工会以及苏联远东贸易局、煤油局、商船联合会等苏驻哈机关宣传赤化为由,一律解散或予以查封。当日傍晚,特警处更进一步将苏联驻哈尔滨代理领事及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等59名苏方人员驱逐出境。张学良则于满洲里一带,增兵5个旅,严为防范。   中苏彻底断交,中苏边境军队集结   中东路事件发生,苏方迅速做出反应。13日,苏联照会国民政府,声明愿意和平谈判解决中东路问题,要求中国政府撤销对中东铁路所下的命令并释放苏联人员。同时警告国民政府,苏联政府将在三日内等候中国政府作出答复。   收到苏联政府的照会后,蒋介石除了电示在北戴河避暑的张学良“本原定方针,妥慎处理,持以镇静”以外,对苏方的威胁并不以为意。他甚至不愿与苏联就此交涉。南京政府其他要员,如铁道部长孙科、立法院长胡汉民等,亦相继出面发表谈话,声称苏方照会实为恫吓,不足为虑。最终,蒋介石拒绝了苏方的要求。   早在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对苏联绝交,由于东北地区当时在奉系控制下,属南京政府统辖范围之外,所以苏联在东北的领事馆得以暂时保存,东北易帜后这些领事馆也没有撤走,因此,双方虽然断交,但不是没有联系。17日,苏联宣布召回在华全体外交官、领事及商务代表;召回政府任命之中东路全体职员;停止中苏间全部铁路交通;命令驻苏中国外交官、领事即时离开苏联国境。中国驻苏联使领馆人员亦随后经芬兰转去欧洲归国。中苏两国自此彻底断绝了一切外交关系。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开始在中苏边境集结军队。   黑瞎子岛被苏军占领   年7月19日晚,苏军在绥芬河一带向中方守军开火,并扣留行驶在黑龙江上的中国船只。蒋介石还是不相信苏联会开战,一面坚持对苏采取强硬态度,一面则要求东北方面退避三舍,力避冲突,其基本策略就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推动在美英等国主导下的非战公约组织和国际联盟出面,不战而达成胁迫苏联让步提升南京正统地位的目的。   8月6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为配合苏联阿穆尔河(黑龙江)舰队对中国军队作战,组建远东特别集团军,重新起用熟悉中国情况、曾担任国共合作时期广东政府军事顾问的布柳赫尔(在中国时化名为加伦将军)为集团军司令官,司令部设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8月13日,苏联两艘兵舰侵入黑龙江省绥东县境。从此,中苏边境冲突不断发生。8月15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动员东北军6万人,组成“防俄军”。

8、9月间,德国出面调停,但没成功,苏军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边境的军事示威行动。10月初哈尔滨特区高等法院开审苏联领事馆案,更使苏方把过去单纯的示威行动,变成了相当规模的武装入侵。10月12日,著名的同江战役爆发。苏军出动飞机25架、军舰10艘、机关炮车40余辆,后又增派骑兵约余名、步兵余名,向同江中国守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方海军江防舰队顽强抵抗后几近全军覆没,江平、江安、江泰、利捷、东乙等5舰被击沉,利绥舰受重伤逃回富锦。同时团以下军官17人战死,士兵伤亡约余名。战至午后3时,苏军夺取了同江县城,黑瞎子岛也在此役中被苏军占领,中方守军被迫退守富锦。   10月14日,东北军为把同江至富锦的河道封锁,先后把6只拖船、2只商船和2艘军舰沉入江底。30日晨8时,苏军飞机10余架飞抵富锦上空,向东北军进行轰炸,东北军虽然做了还击,但损失严重,不得不退却。31日上午10时,苏军集中军舰7艘,飞机9架,步骑兵余人,各种炮80余门,全力进攻富锦,经激战,于当日晚6时占据富锦。   11月中旬,东路苏军深入百余里,打下了密山县,并进至佳木斯以北牡丹江以东地区。   西线东北军受苏军打击更惨   相比较东线战事,西线战事更为惨烈一些。满洲里位于中东铁路最西端,是通往苏联和外蒙的必经之地。11月7日,苏军开始轰炸和围攻满洲里。东北军第15旅英勇还击,坚守阵地。11月17日晨,苏军在远东集团军司令官布留赫尔指挥下,以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大炮60门、飞机20余架,并配以坦克、装甲汽车等现代武器,大举进攻满洲里以东的扎赉诺尔。与此同时,苏军进袭扎赉诺尔以东的嵯岗站,以阻断东北军的后援。东北军第17旅拼死抵御,与苏军激战两昼夜,伤亡余人,旅长韩光弟、团长林选青阵亡,团长张季英重伤后自杀,另一团长何双奇率余部余人突围退出。19日,苏军占领扎赉诺尔。   扎赉诺尔战役打响后,满洲里的第15旅企图突围东援第17旅,但未成功。不久,攻占扎赉诺尔的苏军转向西进,第15旅陷入重重包围之中。第15旅拼死抗争,伤亡日增,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之时,向南突围,复遭苏军堵截,结果以失败告终。此役,副旅长魏长林阵亡,旅长梁忠甲以下人被俘。   苏军在取得扎赉诺尔和满洲里战役胜利后,曾威逼驻守在海拉尔一带的东北军步兵第1旅和骑兵第3旅放下武器,但遭到拒绝。于是,苏军特别组建了搭乘装甲列车的快速集群。11月25日,苏军占领海拉尔。   这边东北军备受苏军打击。而曾经许诺出兵10万的蒋介石遭遇张发奎、俞作柏、李明瑞、唐生智乃至冯玉祥等部联合反蒋的巨大压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除了推动国民政府拨款万元外,对张学良啥忙也没帮上。并且,蒋还不得不向张学良索要重炮营以为奥援。   中苏之战,为“九一八”事变提供了条件   损兵、折将、失地的张学良此时已顾不得蒋介石要求他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命令。11月26日,张学良联络苏联代理外交人民委员长李维诺夫,要求就中东路事件举行谈判。随后,东北当局派代表与苏方代表在伯力会谈,于12月签订了《伯力协定》,中东路恢复中苏冲突前状态,苏方停止军事行动,中东路恢复“中苏共管”运营。也就是从这时起,苏军霸着黑瞎子岛再没撤军。   中东路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其实不是打了胜仗的苏联,而是跟事件关系不大的日本。有着飞机、坦克、军舰的30万东北军号称劲旅,但在与苏军的作战中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了日本。日本在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借口保护侨民,乘机增兵长春等地;在沈阳、长春进行攻城演习。在中苏交战的前沿派出军事观察组,全面了解两国军队情况,做出战略评估。中苏之战,客观上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年3月23日,苏联同日本和伪“满洲国”签订买卖中东路的协定,获日币1亿万元。年8月14日,根据《雅尔塔协定》,国民党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和四项协定,规定将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合并成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经营,以30年为期,期满无偿归还中国。年12月31日,苏联政府将中东路的一切权力及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50年谈判,平分黑瞎子岛   苏联军队在占领黑瞎子岛后,便将黑瞎子岛视为自己的领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时中苏两国是“同志加兄弟”式的亲密关系,中国更是向苏联“一边倒”,历史遗留的中苏边界问题被搁置。   中苏两党最终在年末、年初分道扬镳,随后,黑瞎子岛的主权问题被中国提上了日程。为此,中苏从年就开始了第一次谈判,持续半年时间,但以失败告终。中苏第二次边界谈判于年10月在北京举行,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终,中国成功击退苏军保住珍宝岛。此后,苏联向黑瞎子岛上移民,争端朝着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此后长期陷于停顿的边界谈判由此得以重启。到年,中俄边界仅余下了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两个遗留问题。4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代表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该协定得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俄罗斯杜马全体会议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根据协定,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归中国所有;黑瞎子岛由于属于哈巴罗夫斯克市区,两国政府商定将该岛一分为二,靠近哈市的一半归俄罗斯所有,靠近中国一侧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

7年4月,俄军开始拆除在黑瞎子岛的设施。8年10月14日上午,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至此,关于黑瞎子岛几十年的争议终于落下帷幕,中俄长达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如今,黑瞎子岛已由两国共同开发成旅游观光地,昔日的战场变成了乐园,历史就是这么有戏剧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