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村上春树,想必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字很是熟悉。哪怕没有读过他的书,也会多多少少听别人说起过一些关于他的事,大致知道他是日本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
在天分和努力的双重加持下,村上春树刚踏入文坛,就凭借第一本连载小说《且听风吟》获得了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他就像是一匹黑马,突然闯入众人视野之中。
村上春树
此后,村上春树的作品也是广受读者好评。不过,只要看过几部村上春树的作品,大多可以发现一个特点。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在一定阶段里有大量中国人的形象出现,而且鲜少提及他的父亲。这个特点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好奇,开始纷纷猜测其中缘由。而这背后隐藏的秘密,其实跟他的家庭环境和父亲有关。
因为他的父亲是侵华日军,所以,他坚决拒绝吃中国菜,也拒绝生下自己的孩子。
在很多日本人为了掩盖罪恶行径,肆意篡改历史,随意编写教科书的时候,他却公然站在了无数日本人的对立面。这样的他,无疑显得格格不入。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他除了因为父亲的身份拒绝吃中国菜以及生育外,还做了什么?而他的这些做法,又招来了哪些言论?
早期的村上春树和父亲
年,村上春树出生于京都市伏见区。他的父亲村上千秋是一名国语教师,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村上春树幼时便喜爱读书。除此之外,他也喜欢听父亲讲起中国的风土人情。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父亲除了是一个国语教师外,还曾以和尚之子的身份成为了一名侵华日兵。不过,令村上春树好奇的是,他的父亲回国后虽然有时会给他讲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却极少给他讲述战争。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令村上春树感到十分困惑,那就是他父亲经常在家里诵经。虽然他的父亲是和尚的儿子,但自村上春树有记忆时,他就已经换了职业,可以不用再按照和尚的习惯去每日诵经。
但村上春树的父亲,却将这一习惯保留了下来。而且,每次诵经的时候,他父亲看起来都十分痛苦。
对于这些困惑,年幼的村上春树曾多次询问过父亲,但都未能找到答案。就在他后来自己都有些放弃,以为此生都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他父亲却自己解开了这个秘密。
或许是那个秘密过于沉重,压得村上千秋自己也喘不过气来。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村上千秋终于忍不住想找人倾诉。
那天,醉醺醺的村上千秋把放学回家的村上春树叫到身边,给他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让村上春树一辈子都忘不掉。也是从那时开始,村上春树自言自己活在阴影之中。
村上春树
这个故事,其实不长,甚至充满偶然性。原来,村上千秋以僧人之子的身份,其实是可以延迟服役的,但当时因为手续出了问题,一切都脱离了原有的轨道。村上春树后来回忆时表示,那时他的父亲村上千秋被塞了一把枪,骤然推上了前线。
那天下午,村上千秋不仅给村上春树讲述了自己当兵的始末,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还给他讲述了之前一直闭口不提的大量战争细节。
其中,有一件事让村上春树一直印象尤为深刻。那时,他的父亲村上千秋回忆道,他曾杀害过中国俘虏。
日军侵华战争图片
村上千秋说:“中国士兵很安静,一直闭眼席地而坐等待死亡,没有一句遗言。”中国士兵直到死亡,也没有流露出一点害怕的情绪,坦然赴死。但作为行刑者的村上千秋,却不由得为士兵的表现感到惧怕。
时隔多年,村上千秋一直因为此事对中国士兵怀有敬意,当时的场景也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所以,他即使在战后,也依旧诵经。
在村上春树问起他为谁诵经的时候,他这样回答:“为了死在之前那场战争中的人们,为了死在战场上的友军和当时敌对的中国人。”
日军侵华战争图片
当时的经历,不只让村上千秋感到痛苦,也让听到这个故事的村上春树也从此开始挣扎。
那时的村上春树虽然还小,但想象力尤为丰富。在他脑海中,瞬间出现了沾满了鲜血的父亲的身影。他惊骇地意识到:“我是一个杀人凶手的后代!”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再也不能消散。之前父亲在村上春树心中,一直是一个高大的形象,但是从那之后,他父亲的形象好像突然间变得面目可憎。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这个打击,一直和他如影随形。
随着村上春树的日渐长大,这种打击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反而愈发稳固。这让村上春树一直活在愧疚之中,一直为父亲是一个侵略别国的士兵身份而感到羞愧。
后来,村上春树下意识地疏远了他的父亲。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尤为恐惧,担心自己的父亲参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这种惨绝人寰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
为此,村上春树专门花了5年的时间去调查取证。好在,经过多方求证,他父亲并没有参与南京大屠杀。这个结果,无疑让他心中的大石头猛然落地,全身都轻松了不少。
对于这件事,村上春树曾这样描述:“父亲以一年之差,堪堪避过了南京之战(南京大屠杀),听闻这一事实,我一下松了口气,有种卸去一块大石头的感觉。”
但村上春树也明白,即使没有南京大屠杀,即使他父亲是被迫卷入战火,但他父亲毕竟也杀害过别国士兵。这种行为,还是让他和父亲开始渐渐疏远,并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
写书忏悔
故而,村上春树后来坚决不吃中国菜。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父亲曾杀戮过那片土地上生存的百姓。那些无辜之人的鲜血,浸染了大片土地。他没有资格去吃中国人用汗水和血液浇灌出来的粮食。
而他自身是因为从父亲身上继承了战争的创伤,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样饱受痛苦折磨。所以,他曾和妻子沟通过,此后不会生下孩子。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村上春树和妻子阳子
当时,为了摆脱这种痛苦,村上春树开始一头扎进书中。通过大量的阅读,让自己获得片刻的安宁。在那种环境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作品。而在各种类型的著作中,他偏爱西方那种浪漫唯美却隐晦的作品。
而这,也为村上春树后来踏入写作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奠定了他一段时期的文风。故而,很多人在提起村上春树的时候,下意识会想到避世疏离、浪漫柔美,小资情调等等关键词。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此举,免不了是有逃避父亲带来的战争伤痛的原因。也是因此,村上春树在文中很少提到他的父亲。
不过,后来村上春树的文风开始发生巨大改变,内容也从避世开始积极入世。而他也因为提及他的父亲,为无数国人所熟知。
年,村上春树在日本《文艺春秋》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讲述了父亲曾是侵华日军的身份,并对此表示深深的愧疚和忏悔。
这篇文章,在不久后被制作成书在中国出售。图书一上市,就引发了国人的强烈反响。在大多数日本人扭曲事实,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罪行,日本国内整体偏右的情况下,他站出来呼吁直面历史,这让他被称为“少有的明白人”。
在书中,村上春树表示:“我的父亲是日本战犯,而我拼了命也要把它写出来,这是作为写作之人的一个职责。”
在文中,他在提到父亲砍杀日本士兵的时候称那是一种精神创伤,并表示:“即便再感到不快、再想移开视线,人都应该将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继承下来并传下去。如果不这样做,名为历史的东西意义又在何处呢?”
在文章的末尾,村上春树再次呼吁:“我们只是落向广袤大地的众多雨滴中那无名的一滴。即使是一滴雨水也有历史,也有继承那段历史的责任。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
“即使它会被轻易地吞没,失去个体的轮廓,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变小。不,应该说,正因为它会被某一个个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我们才更应该铭记。”
村上春树
因为村上春树在文章中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国人的忏悔,这本书引发了经久不散的热议。也是因此,更多人开始了解村上春树,了解到他这些年的呼声。
年的那篇文章,其实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提到他父亲的身份。早在年的时候,他就曾在《纽约客》上表示透露,自己的父亲曾作为侵华日军前往中国。不过,关于这一点,当时他并未多提。
除了这个,年也并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正视历史。追溯起来的话,其实早在90年代,他就已经发表了在不少日本人看来“大逆不道”的宣言。
那时,村上春树在《奇鸟行状录》中借助小说人物之口说道:“在海拉尔秘密要塞设计和修建过程中,为了杀人灭口,我们不知杀了多少中国人!”“以天皇的名义下达命令的暴力机器……暧昧的封闭性国家组织。”
那仿佛是一个开端,此后,村上春树一直呼吁日本民众直面历史。年,他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颁奖仪式上发表了著名的《高墙与鸡蛋》演讲。他说:“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这边。”
村上春树
年,村上春树就钓鱼岛问题直言,日本政府灌输的民族主义就跟廉价酒一样,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会使境况变得危险。
年,村上春树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再次公开表示:“日本应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朝鲜半岛以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历史反复道歉,直至受害方认为,道歉已经足够。”
年,村上春树出版了《刺杀骑士团长》。在书中,他这样写道“大量的市民被卷入到战斗之中,遭到了残酷的屠杀,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去的事实。中国人死亡的数量,有四十万人的说法,也有十万人的说法。但四十万人跟十万人又有何区别?”
村上春树在此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四十万与十万的数字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众说纷纭
由于村上春树的这种发言,很多国人都为他直面历史的姿态感动,但很多日本民众则斥责他“为了讨好中国获得诺贝尔奖,故意抹黑日本,篡改历史”
甚至在日本国内,还曾掀起过抵抗村上春树的行动。在他的《刺杀骑士团长》刚出版的时候,就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猛烈攻击。
对此,村上春树则强调,他的行为只是为了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和力量来叙述日本国内扭曲历史的现象,并没有其他原因。
村上春树
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国人对他敢于站出来说话感到欣慰和敬佩。不过,也有其他的观点。
秉持其他观点的人认为,村上春树此举,并没有完全客观,反而对战争态度暧昧,将个人行为全部归咎于国家所迫。而这,其实从他风格转变的上个世纪开始说起。除了他父亲的原因,日本的社会环境也是他风格改变的原因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泡沫经济破灭后,普通人不仅失业,还背上了巨额的房贷。现实的沉重压力,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这让很多人开始自暴自弃。
有人曾这样简单形容当时的情形,平日里几个寻常的“社畜”,那时凑在一起敢建国。所以也有很多人对现实失望,转而开始信奉邪教来找寻安全感。
而这些恐怖组织,则在日本各地开展恐怖袭击活动。就在年,日本奥姆真理教徒曾在东京地铁车厢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沙林毒气事件。此次事件中,有12人死亡,约人中毒,人住院治疗。
沙林毒气事件
那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恐怖袭击。讽刺的是,这个新型的邪教宣此举宣称是为了拯救世人的灵魂。
除了人祸,天灾也让日本充斥灾难。同样是年,日本神户地区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须臾之间,无数人的性命被天灾夺走。废墟之上,尽是撕心裂肺的哭喊。而这,也让更多人迷茫,绝望,转而加入邪教组织,可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表示,村上春树认为,这是体制的锅,是日本的体制导致了灾难的发生。同样地,在面对侵华问题时,他也多次表示,士兵是天皇的傀儡,是被迫拿那起枪支的普通人。故而,他类推自己也是无辜的受害者。
就在文章中,村上春树还表示“我在这篇私人化的文字中,最想说的只有一点。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那就是,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的儿子,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村上春树
他还表示:“我生于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毫无关系,可那里的氛围完全不容许我这样讲话。我深感作为日本人,或多或少必须承担历史的责任。换句话说,在悼念50年前那场历史事件中的亡灵时,我无法说出‘和我无关’一类的话。”
有些国人认为,村上春树就是吃了战争的红利长大的,不能说自己和战争毫无关系,表现得完全像一个受害者。而且,他一直强调邪教分子是迫于体制,是无辜的。难道那些被邪教组织用毒气杀害的民众不无辜吗?
他一直在书中强调自己的父亲和战友们在战场上缺衣少食,被迫染上霍乱等,很是凄惨。
但如果士兵是无辜的,难道那些被他父亲杀死的国人就不无辜吗?这种种战争给国人带来的伤害,不能仅仅被“无奈”一笔带过。
村上春树
除此之外,他们还指出,村上春树不只态度暧昧,把自己和很多人放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还刻意模糊了一些历史片段。
例如,他的父亲确实没有直接参与南京大屠杀。但是他在文中并未提及,他父亲当年所在的部队,是攻陷南京时最先头的步兵第二十连队。至于,军队攻陷南京之后做了什么,他也没有描写。
村上春树
于此相对应的,是村上春树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父亲是一个辎重兵。貌似是想通过这一点,来让自己的父亲看起来少沾染一些鲜血。
聊起对其他国家带来的灾难时,他也都暧昧表示:“我们是和平宪法下成长的一代人”“我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小结
对于村上春树以及他的行为,确实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难得清醒的日本国民,也有人说他模糊战犯的罪行,想要“大事化小”。
不过,不管怎么说,村上春树确实在承认历史,抨击日本扭曲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一个人的力量,来站在整体偏右的国家的对立面,这种勇气确实难能可贵。
强调历史,铭记历史向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种责任,没有国家的界限之分。他父亲因为战争每天诵经,悼念战争中死去的人。他写书、发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诵经。
而且,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人生来是中国人,有人生来是日本人,有人生来是俄罗斯人等等。每个人生来是什么人谁也不能决定,但人人都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来便渴望和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