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响抗战第一枪,民族英雄马占山的传奇

年11月4日清晨,7架飞机从嫩江之上呼啸而过,随后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嫩江铁桥(江桥),极为嚣张的驱赶中方修桥人员,并强行抓走中方军队哨兵,中午时分,又悍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

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闻讯暴怒,全然不顾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立刻率部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江桥抗战彻底打响,三天三夜的血战,马占山率军多次击退日军进犯。11月6日清晨,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在飞机大炮的猛烈攻势下,马占山部伤亡惨重,为了保存实力,马占山撤离到齐齐哈尔,继续与日军作战。

这场驰名中外的战争同样奠定了马占山的英勇名声,“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一时之间声名鹊起,他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道江桥抗战,在社会各界的宣传下,马占山成为当时人尽皆知、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民族英雄。

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援马抗日团”,参加抗日队伍。有人填词谱曲《马将军之歌》,有人赶拍电影《马氏抗战风云》,有人特制包销“马占山牌香烟”,有人上街募捐“马军长抗日基金”,马家军每天转收转运慰问品慰问金数以吨计。

然而,日军早有预谋,来势汹汹,马占山部孤立无援,江桥抗战在持续了半个月之后以失败告终。日军拿下江桥之后,便以迅雷之势占领了齐齐哈尔,自此,东三省大部分地区都落入敌手。

虽然战败,但马占山的英雄形象依然牢植人民群众的心中。

然而,就在不久后,这位民族英雄,却现身于事关伪满洲国建国的“四巨头会议”上,并且就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兼黑龙江省省长。

这个消息轰动了全国,这个曾经立志“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奋起抗日的民族英雄,如今居然投降成寇了。并且,就在江桥抗战之间,马占山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还高调地对外放言:无论日人如何前来利威胁,我决不与之妥协,永远不做投降将军。

在世人看来,马占山数日前致电中央与日军决一死战的表态,靠“江桥抗战”博得全国拥赞驰援的美名,在此刻显得十分滑稽。

于是,马占山的英名扫地,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马占山牌香烟“自然停产,那些捐财捐物的人走上街头呼吁追回捐款,而此前在街头传唱的《马将军之歌》也变成了讽刺民谣:“打家劫舍启程,江桥抵抗扬名,满洲皇帝臣仆,好个变色之龙。”

然而,就在人人都认为马占山要在亲日道路上走到黑时,事情却来了个度大转弯,身在敌营的马占山重新举起义旗。

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伪满币两千多万元(相当于银元两百万元)、三百匹战马和十几卡车物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年3月末,马占山抓住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

4月1日凌晨,马占山以检阅部队为名,率卫队步兵一营、骑兵一营,携带军政两署关防印信、重要文件和巨款,潜离齐齐哈尔直趋拜泉,在到达黑河之后,他联合省内各抗日力量,成立了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遂即通电全国,再举义旗。

消息传出,举国欢腾,人们心中的马大将军又回来了。

但是,马占山部队的处境却并不好,在日伪的围攻之下,马占山没有占得半点便宜,时常陷入围困之中,几战下来,伤亡惨重,兵力锐减,马占山眼见自己势单力孤,内外交困之下难以扭转大局,于是万念俱灰,逃出重围后,便经甘南前往海拉尔,随后又乘火车退入苏联。

虽退,但抗战的信仰不灭。年6月,马占山由苏联绕道欧洲回国,眼见国内抗战形势越来越险峻,他几次向蒋介石请缨上前线,但都未被启用。

直到年,卢沟桥事变后,马占山才重新回到前线,与傅作义配合,积极参加了绥远保卫战、阴山血战。而此时,马占山已经年逾半百,年8月,马占山访问延安,毛主席亲自致欢迎辞说:“八年之前红军已与马将军成为抗日同志”、“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前线与敌周旋,这种精神值得全国钦佩”,并怒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睿智的毛主席似乎早已看穿让马占山声名扫地的那次投降是别有原因。

回过头来看马占山的那一次投降,究竟是何种原因不可考究,但不妨可以从马占山的角度分析。

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部队收到不少的财务,并且,还吸引了不少青年人是入伍,而马占山,作为将领,这个时候,却成了他压力最大、最彷徨迷茫的时候。

新兵不少,但训练却没有跟上,他不能让那些新兵贸然上战场,他需要的并不是财与物,也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热情,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增援,弹药,以及有作战经验的部队。

然而,他需要的这一切却都没有,他曾多次致电北平和南京政府,“黑省情形,已如釜底游鱼,环境实属险恶,惟恳诸君,迅即决策,果与援助,以解危亡!”起初他通常能接到六个字的回电‘静候中央命令!’或‘等待国际调停’!可到了后期,不论是南京政府,还是北平行营,干脆连搪塞的话都懒得回复了。

马占山对国民政府彻底的失望了,他深知,要想让这支抗日武装存在下去,要想继续抗击日寇,就必须自己想办法。

在没有支持和增援的情况下,维持战争,这是一个难题。

眼看要弹尽粮绝,继续战斗,这支抗日力量恐将不保,马占山在思想上也做了一番复杂的斗争。

最后,投降,是他想到的唯一方法,为了拖延时间,也为了避其锋芒,更是为了保全力量。而马占山所谓的投降,不过是口头上的。他出任伪职,以黑龙江“自治“为条件,这种名义上虚与委蛇,实质上割据保存实力的做法在军阀时期尤为流行。

并且,从他后来在日军眼皮底下转移物质备战抗日的作为来看,马占山的投降只是一场迷惑敌人的手段罢了,而他诈降的根本目的,只是想将黑龙江抗日战争更好的持续下去。

这种颇有土匪气的做法用于日军身上,说起来也颇为解气。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次诈降,马占山的政府军武装,是根本坚持不到年年底的。

所以,毛主席才会以“始终如一,抗战到底”八字来评价马占山。

年抗战胜利之后,马占山受蒋介石之命率部配合傅作义部进犯绥东和察西等解放区,在第一次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中败下阵来。

此后,本就不情愿参与内战的马占山便称病避居北平。年,他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活动。

年6月,毛泽东主席派人电邀马占山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而此时的马占山,已经患有肺癌,难以行动。

五个月后,11月29日,马占山因病逝世,终年65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