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为民中华江山组画创作漫谈

道法自然艺贵真

李为民中华江山组画创作漫谈

记者徐俊峰

  

早就听说过李为民的名头,却未尝得见。因是艺术的门外汉,所以一直对他怀有敬畏之心。

初识李为民是在某年冬天一个雪后的上午,报社想为我们拍些带有艺术气息的工作照,请到了他。闲适的打扮、瘦削的身材、柔和的话语再加上健忘的神态,一见就让人心生亲近之感。那次拍照的很多细节至今记忆犹新,李为民大师级的摄影构思把我们青春的身影似乎永远定格在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那次晤面之后,我对李为民的敬畏之心变成了亲近之情,而当了解到他更多的事情之后,就只有景仰的份了。

他被誉为“当代徐霞客”,7次孤身走中华,足迹遍布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长城上的草木、壶口瀑布的激流、布达拉宫的晨钟、漓江岸边的暮歌……都曾见证了这样一个人的到来。他背着重重的行囊,时而掏出速写本写生,时而举起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时而蹙起眉头沉思,时而神采飞扬似乎发现了宝藏。从年开始孤身走中华,李为民用掉了几百个胶卷和录像带,画过的速写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

7次孤身走中华,李为民受过冻,挨过饿,上过当,甚至几次险些客死他乡。现在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觉得后怕,但声言绝不后悔。动力源于一个字“爱”,他对艺术有无休止的探索的爱,他对中华秀美山川有发自心底深沉的爱。为什么我总是眼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道尽万千赤子的情怀,也是对李为民7次中华艺术之旅的生动诠释。

我曾思考过,如果换做我,是否有勇气和魄力去完成李为民那样的壮举。答案是否定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对于习惯了安逸生活且心中缺少追求的人来说,做到那样太难了。我由此对李为民产生了高山仰止的感觉,而走近他的艺术世界后,这样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李为民不仅是荣誉等身的艺术家,而且还是创作上的多面手,写作、漫画、摄影、美术、书法,样样俱佳。李为民的随记性文学作品如《鸣沙胜迹》《西域高窟》《延安圣地》《黄土高坡》《塞外苏杭》等先后在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此外,他还完成了书稿《走遍中国圆心梦艺术再现展神州》,详细记录了7次孤身走中华的经历。通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情节生动,读来让人不忍释手。这部书稿与那些自诩为当代文豪的人所“创作”出来的之乎者也类文字相比,更能打动人,也更具现实启迪意义。而《李为民行走中国摄影作品展览》中的幅幅摄影佳作,更是陶醉着观众,使人尽享着作品散发出来的美韵。

由于自身艺术欣赏水平有限,我只能“走近”李为民的艺术世界,而无法“走进”。就像我看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也只是纸面上的马、驴、虾而已。但为了能与这位仰止式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我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那是今年初夏的一个下午,我来到李为民的画室。午后的阳光透窗浸入室内,墨香仿佛更浓郁了。两盏清茶袅袅的香气与墨香相互氤氲着,使人浑然忘了世间那些纷扰离合。

那时,李为民用国画形式表现中国各省名山大川的《中华江山》组画已进入高峰阶段。有人评价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为民谈起自己的创作来,也如一位胸中澎湃着无限热情的诗人。纵横天地无窒碍,海雨天风任往来,在李为民心中,现在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在抒发对中华大好河山的无尽热爱。他不仅是在用笔,更是在用心血完成一件前无古人,后未见得有来者的事业。他的语气很平和,但我从这平和中读到了坚韧。

李为民的《中华江山》组画”分若干系列,描绘的是他踏访过的名山大川。他以7次孤身走中华留下的摄像、摄影、速写资料为蓝本,然后融入个人的体会、风格进行创新性创作。张大千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相辅而行。名山大川,熟于胸中,下笔自然有依据。李为民深得其昧。

而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李为民也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艺术理论并运用到《中华江山》组画”之中。诸如,李为民认为“绘画决不单是描绘自然的形色,艺术贵在富于意境和神韵”、“在技法上,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与西的结合、刚与柔的结合,重写实,细刻画……”、“应在发挥国画笔痕墨韵的基础上,吸收水彩、油画明快浑厚的风格,加强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应重点突出画作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等等。

从这些理论看,李为民已成功跨越作画“师古”、“师自然”这两个阶段,步入“师心”的最高层次。所以通观李为民的画作,既有宏伟壮观、气魄磅礴之雄,也有幽雅秀丽、朦胧虚幻之魅;既有浓淡相宜、藏露相生之巧,也有疏密相间、冷暖相和之谐。

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欣赏李为民的作品,我们既会被吴道子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风范所感染,也会因赵孟“以云山为师,弃工艳琐细,求质朴自然”的洒脱而流连。

在李为民的画作前我被震撼了,为李为民所构建的艺术境界,为这个艺术境界所表现出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感谢李为民,让我接受了一次艺术熏陶;感谢李为民,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虽然我只能“走近”他的艺术世界。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我也应该感谢他,因为有他这样的人物,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才有了更多的灵气、秀气,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世人了解和热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愿有更多的李为民式的人物出现,让我家乡的山更有名,草更多情。

组画《中华江山》部分作品

陡峻祖山傲雄姿

江南幽境映人家

奇绝雄秀雁荡山

兴安岭下飘炊烟

作者艺术简介:

李为民,海拉尔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呼伦贝尔市第二届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为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中外名人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汇溪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荣获内蒙古文化名人、世纪杰出人物等称号。其大量作品无偿地(无稿费)在报刊典集发表、国内外参展、获奖及电视播发。著有综合集《七彩印记》、连环画册《鹿哨》、中小学生漫画读本《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扫黄打非问》等漫画集册。其艺术传略与业绩收入《海拉尔区志》《中国名人辞典》《世界人物辞海》等百余部史志典集。

他历时数载,孤身走遍了祖国的所有省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进行考察与旅途创作。

行走中国结束,在完成了文学、摄影等形式展现祖国之后,历时11年,又用国画形式完成了90幅大型组画《中华江山》的创作,作品充分展现与赞美了祖国各省的锦绣江山。组画的部分作品己在中国.俄罗斯艺术作品展览中展出,在《中国书画报》等发表,并在电视、网站、网络中展示与传播,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赞誉,纷纷评论留言,以诗相赠,给予极高的评价。

图文:李为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