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积极探索“一统四变”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发挥村党组织统领作用,实现投入变收入、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无形变有形,有效建立村党组织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年,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38.3万元,其中超过万元的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2.6%。
要素保障,变投入为收入
聚焦村集体经济“无钱发展、无人带动”等问题,制定《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十条措施》,在品牌创建、信贷担保等10个方面给予扶持;设立1亿元党建发展专项资金,对村集体领办、参股、合作的58个农业产业项目发放最高万元/个的贴息贷款,扶持对象将同等情况下正常商业贷款的利息差额和贴息金额折合为村集体股权,按股权比例或约定比例分红。同时,鼓励村党组织因地制宜统筹产业扶持资金、集体留存资金,创办村集体企业增收致富。南溪区飞马村用活万元中省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资金和30万元党的建设建发展资金,打造“百里冲”葡萄基地,与农户共建精品葡萄余亩,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南溪区飞马村“百里冲”葡萄产业基地
抱团取暖,变资源为资产
村党组织将财政出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等使用权和收益权,委托给村集体管理经营,并折合为集体股份;鼓励城市近郊和乡村旅游较发达的地区,由县乡财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设景区停车场、骑行观光步道、小型自来水厂等配套设施交付村集体,通过收取停车费、水费和租赁费等形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积极引导村党组织动员农户将自有土地及菜、果、林等地上附着物确权量化,与农业企业、专合社合作经营或投资参股,并分别按约定的股权比例取得分红收益。高县大屋村整合财政资金0余万元,提档升级大雁岭川茶现代农业园区,开展田园托管、公共设施维护、旅游服务等经营活动,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5万元。
高县大屋村早茶采摘活动暨早白尖茶产业专业技术培训
机制创新,变产品为商品
采取支部+生产基地+配送中心(冷链系统)+企业(客户)形式,积极引导村集体与大中型超市、机关单位签订特色生态农产品供销协议,并按销售收入的1%提取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农产品+互联网”“农产品+物流”新路子,引导村集体与电商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农特产品直销平台,按实际销售纯利润提取集体经济收入;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连片打造品牌农业产业集群,村集体从农产品销售差价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利润。屏山县锦屏村通过统一农资服务、茶园管护、茶果采摘、产品统销等方式持续提升茶叶、李子发展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建成亩现代化茶李产业园,大幅提升亩产效益,村集体按比例提取销售利润,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5万元。
屏山县锦屏村花海茶香
服务量化,变无形为有形
抢抓建设“宜长兴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项目机遇,统筹整合20个乡镇、93个村土地资源连片建设5万亩五粮液酿酒专用梁基地,在保底收购价基础上收取0.02元/斤的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类组建蚕桑、肉牛、花椒、花卉等党员专合社,由党员带头人担(兼)任合作社负责人、村党组织全权管理决策、党员服务队负责技术指导,实行种苗、农资、技术、标准、销售“五统一”,并按销售利润的1%提取服务费;鼓励乡镇创办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通过承接50万元以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劳务中介、聚居点卫生保洁和车辆停放等服务,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兴文县自由村充分利用现代智慧农业园区建设契机,成立劳务施工队,承接村内50万以下的产业路、小型水利等工程项目,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
来源:四川党建
01.党史小故事
02.《中国改革报》点赞我县“两改”工作
03.高县可久镇星山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